原創: 叢守武 文荟詩叢 昨天
意韻劉蒙
叢守武
盡管作為将軍的劉蒙讓人感到一種大衛般的神韻,可他在書畫展廳中的款款而行以及娓娓道來的意韻,讓人隻能把他當作藝術家。
10月24日的四川圖書館内,一百多幅将軍藝術家的書畫讓整個圖書館以及秋雨淅瀝的成都有種移步看花開,駐足觀雲飛的感覺。
奪眶而來的是新聞發布廳背景牆上的一副大幅國畫《水龍吟》,于無聲中聽驚濤,浪卷甲午萬億銀。此畫是作為一名将軍的藝術家琴島觀海不忘甲午之恥所作:
“怒潮澎湃,撫琴傾述,面迎風絮····長嘯濤聲沒,拍欄欲起,誰能會,海無語”。将軍的氣度,藝術家的筆韻。
這是劉蒙第二次來成都。留在他記憶中的成都還是“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的文墨之韻。劉蒙将說: 意韻是書法之魂。這也是将他的個展定名為“巴蜀意韻”的緣起。來到成都一看,完全變了,高樓林立,失向來之煙霞。或許會讓咱們的這位藝術家缱绻 在記憶的溫蘊之中,随喜于眼前有景道不得的慨歎之裡吧。道可道,何須道,大道無言人有緣,水墨無聲韻有聲。一百多幅書畫,或者詩配畫或者直接揮 毫成詩,是的,劉蒙将軍還是一位出色的詩人。很想知道作為将軍寫的詩歌是不是硝煙味很濃。而看到的卻有炊煙袅袅,禅茶飄香。在一幅題名為“柴米 油鹽”的畫上面配有這樣一首詩:
柴米油鹽
柴米油鹽醬醋茶,從古至今百姓話。
茶聖陸羽著茶經,獨進文人墨客家
百姓的家常小事也是将軍的詩歌表現題材。
作為詩人的劉蒙,文人墨客自然是情之所系:
寄贈薛濤
錦江滑膩峨嵋秀,幻出文君與薛濤。
言語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鳳凰毛。
筆觸細膩,形象生動可感。
白梅寒雀圖
洗盡鉛華不著妝,真水無香更有香。
白梅寒雀天賜予,靜中情味獨無雙。
梅花和喜鵲是無數書畫家、詩人表現的題材。劉蒙的這首詩富于哲理,又是一種表達方式。
作為軍人,更有他的英雄情節和豪邁襟懷:
太行魂
太行赤遍,朝輝紅溢,丹楓萬裡。
英雄愛,江山壯麗,兵戈争天下之脊。
數千年,占五行山者,驅馬中原無忌。
看往矣,秦掃六合,大略雄才史記。
風蕭蕭太行屹立,入戰場,山高林密。
抗倭寇,敵進我進,守國土銅牆鐵壁。
三十萬,堅不可摧,歲月峥嵘時可惜。
謀擴軍,奮力挺進,兵布晉冀魯豫。
出太行進大别,中原逐鹿鏖戰激。
統百萬雄師,驚破長江頑敵。
殲百萬,席卷川西。太行再憶:
暢胸懷,無限情絲,目送秋鴻飛去。
但凡文人墨客,都免不了憂思情懷,作為将軍的文人或無例外:
秋實累累
秋實累累,園凝香,
靜悟凡塵與韶光,
隔籬聽得細語,
葉已黃。
短短的數行詩,道盡繁華與炎涼“秋實累累”卻“葉已黃”。凡事無法周全,得“靜悟凡塵與韶光”。
那麼悟出了什麼呢?
綿綿白雪
綿綿白雪染萬裡,瓊枝玉葉一皓然。
紅果巧點空靈意,含道映物會三玄。
飛鳥忽來從天降,細品玄學自無言。
“紅果巧點空靈意”,“細品玄學自無言”。天地人之玄妙,須細細品讀啊。
劉蒙的詩書畫,題材無大小,意韻無深淺。凡天上人間,皆成詩情畫意。“大則彌于宇宙,小則攝于毫厘”,徜徉藝術的海天之間,已入化境。
劉蒙八歲開始習詩書畫,難得的是15歲時的一首詩作居然保留了下來,将軍揮毫書就,使得我等一窺将軍少年情懷:
春風江南
春風以過花瓣殘,薄霧細雨年年還。
小雨打皺春水池,江南詩情載滿船。
(詩歌題目本文作者所加)
劉蒙将軍與本文作者叢守武合影(背景圖為劉蒙将軍15歲時的詩作)
以下是劉蒙将軍的部分書畫作品:
以上圖片為本文作者在展廳現場手機拍攝
本文作者簡介:
叢守武
四川成都;
一個把詩歌寫在讀者心上的大衆詩人;四川省草書研究會會員。
在媒體從業三十餘年。先後在四川省發改委、四川省技術監督局、國家發改委媒體四川記者站,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政法委 等駐四川、成都媒體機構從事采編、文創、管理等工作。
文創方面:
策劃并執行雪花啤酒兼并藍劍啤酒前期工作;成功策劃“三國文化韓國展覽”活動;獨立策劃成都市政府首屆藍劍啤酒 節;成功策劃促成影視巨星劉德華拜四川變臉大師彭登懷為師活動;獨立策劃過首屆西部人體模特大賽。
文化方面:
關于“什麼是文化”,正着力颠覆着西方的文化定義,三篇系列社科文章在香港衛視發出,獲160萬點擊點擊數,依然不 沉。曾發起并組織成立了四川省詩書畫家國際藝術交流協會;在國家、省市級報刊、出版社等發表新聞、文學作品近200萬言; 曾與央視舌尖上的中國導演之一合作,為其撰寫四川某重點中學九十周年校慶專題片解說詞,以及為一些企業撰寫過宣傳片腳 本。
詩歌方面:
接受CCTV_IP頻道《中國影響力人物》、CCTV智慧中國、四川人民廣播電台以及其他媒體專訪,參加過湖南衛視主辦的 百名演藝星反潛規則宣誓儀式活動;創作若幹首歌曲由中國唱片總公司等發行;
詩詞散見于國内報刊、新華網、今日頭條、世界漢語詩歌、中國詩歌在線、國内各大詩詞網站、加拿大社區報專欄、加拿大《天 下華人》網、新西蘭《先驅報》及中國文聯出版社等;賦在四川、海南有刻錄。
社會職務及榮譽:
四川省委“立德樹人工程”志願者工作辦公室副主任;
四川省詩詞協會格律體新詩研究會副會長;
四川省原創音樂家協會 理事;
四川省國學文化促進會副秘書長;
四川省社科院中華儒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四川省成都市首屆文聯委員;
四川省五個一工程作品獎獲得者;
中國城市文化優秀詩人。
(叢守武)
運行:俎本新
聯系電話: 010-59214014 監督電話:18519934139
投稿郵箱: hjbhjsw@163.com
環境保護紀實網 京ICP備19011650号
主辦單位:環保紀實寫作委員會 協辦單位:北京小康基業信息技術研究院
地 址:中國北京阜外大街34号解放軍報社
技術支持:中國網站托管基地